中国钢铁低碳转型再提速 加快构建绿色产业价值链

2020年12月11日

近日,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党委书记、总工程师,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李新创应邀参加线上会议 “北大公共政策国际论坛” ,并作了题为 《中国钢铁行业现状及深度脱碳路径思考》(Status and Path & Thought of In-depth Decarburization of Chinese Steel Industry) 的主题报告。

本次论坛主题是中国钢铁行业应对气候变化及减缓工作,北京大学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商学院的师生共同参加会议。


中国钢铁行业发展现状

1、钢铁工业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工业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是最硬核的制造业之一。中国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为钢铁工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目前,钢铁产业已经成为中国最具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之一,钢铁工业作为中国最硬核实体经济,是中国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其支撑先进制造业、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作用将长期存在,并将长期引领世界钢铁工业的发展。

中国钢铁生产始终以满足国内经济发展需求为主,坚持以国内循环为主,2020年6-10月中国粗钢已经连续五个月净进口(折算后)。自今年7月份以来,随着中国复工复产有序推进,国内市场钢材需求旺盛。在超大规模内循环市场的有力支撑下,中国钢铁工业生产持续高位运行,钢材消费稳定增长,企业效益继续好转,但钢材贸易压力仍然较大,进口矿价持续走高。


中国钢铁行业低碳现状及 深度脱碳路径思考

2、钢铁行业是碳排放重点行业,需应对能源资源禀赋、产量大、企业数量多、碳排放机理复杂等低碳转型挑战。作为落实碳减排目标的重要责任主体,中国钢铁行业近年来积极开展低碳技术实践,不断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加快突破冶炼技术研发,但现阶段仍存在技术创新能力不足、配套技术工具不完善、节能降碳边际成本日益趋高、人才能力建设不足等问题。


中国钢铁行业深度脱碳遵循三个总体原则:

第一, 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以中国总体低碳政策发展要求和目标任务为前提。 

第二, 结合钢铁行业发展与应对气候变化总体要求,统筹近期和长远两个阶段,科学有序合理推进。 

第三, 将低碳转型作为实现中国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构建产业价值链,打造中国钢铁行业自身竞争优势。


中国钢铁行业深度脱碳路径可重点考虑六个方面:

一是节能及提升能效。 应推广先进适用节能低碳技术,提高余热余能自发电率,加强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应用。  

二是优化用能及流程结构。 应优化原燃料结构,加大废钢资源回收利用,提高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利用。

三是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 应整合区域能源和资源,提升固废资源化利用水平,推动钢化联产。 

四是降低钢材消费及提高利用率。 应增加对高强高韧、耐蚀耐磨、耐疲劳、长寿命等钢材的使用量;在满足用钢产品使用要求基础上,通过结构轻量化设计、轻量化材料、轻量化制造技术集成应用实现用钢需求降低;并提高钢材成材率,优化改进钢材回收利用系统。 

五是应用突破性低碳技术。 大量削减钢铁生产过程中二氧化碳的整体排放,突破性低碳冶炼技术及碳捕集、封存、利用技术(CCS/CCUS)的应用是关键。现阶段生物质能不具备大规模利用的条件,电解技术仍处于实验基础研究阶段,因此氢能冶炼及CCS/CCUS是重点。 

六是做好制度建设和政策体系保障。 应以提高碳生产率为核心,实现节约能源、提高经济效益、环境协同治理,构建形成钢铁生态产业链,建设C+4E目标体系及配套支撑体系。 另外,借助“互联网+”、大数据技术,构建钢铁全过程信息化管控及评估平台非常重要。 企业层面,应实现企业碳排放信息的智能化管理,为政府及行业层面强化碳排放管理提供基础支撑;行业层面,应为企业提供“量化-诊断-融资-提升”一站式绿色低碳服务,指导企业提升碳管理水平;区域层面:应实现绿色供应链数字化、可视化管理,包括绿色采购、绿色物流、绿色销售回收,搭建上下游相关产业价值链。

面向“十四五”发展,为保障中国钢铁行业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加快低碳转型,提出四点建议:

一是 开展钢铁行业应对气候变化顶层设计,明确战略目标及具体行动计划。 

二是 夯实基础能力建设,强化数字化、智能化管控。 

三是 搭建平台,与上下游及相关行业共同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价值链。四是加强钢铁行业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国际合作。

来源: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

免责声明: 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本网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本站文章和转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