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发展逻辑,判断中国钢铁未来趋势

2020年12月07日


11月,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党委书记、总工程师,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李新创应邀出席由钢之家网站主办的“钢之家网站2021年钢铁产业链发展形势高峰论坛”,并作题为 《“十四五”时期中国钢铁行业发展趋势研判》 的主题报告。


基于发展逻辑 判断中国钢铁未来趋势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党委书记 李新创

钢铁行业发展环境

当前,全球疫情远未结束,经济深度衰退,市场需求疲软,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导致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 伴随我国钢铁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与日俱增,我国钢铁企业具备了参与更广范围、更高层次国际竞争的能力,钢铁国际产能合作得到迅猛发展。

国内方面,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我国钢铁行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也依然突出。 在规模之巨的产能中,优势产能、绿色产能并不多; 在数量之多的企业中,优强企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还很少。 而且,我国部分重大装备、关键核心零部件和高端钢材仍需大量进口,钢铁原材料供应链安全面临巨大挑战,巩固去产能压力巨大。

钢铁行业发展逻辑

发展阶段逻辑: 从大的发展规律来看,目前我国钢铁行业发展处于数量时期的减量阶段、高质量时期的重组阶段和中间过渡的环保阶段的三期叠加,正是承上启下的重要节点,减量、环保都取得了积极的进展,重组成为关键所在,将决定能否实现由数量时期向高质量时期的平稳过渡。

发展动力逻辑: 技术创新是第一推动力,而且贯穿钢铁工业发展的全过程,智能制造、智慧管控一体化的逐渐普及将是钢铁工业的第四次技术革命。 市场需求推动是钢铁工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产业政策引导推动是钢铁工业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

布局优化逻辑: 资源型布局,应与上游铁矿资源协同发展。 沿海型布局,应充分发挥沿海港口物流优势,利用进口铁矿资源。 市场型布局,应充分利用城市矿产资源,打造绿色循环钢铁产业链。

竞争模式逻辑: 钢铁企业不仅要做钢材供应商,更要做“科技输出、人才输出、管理输出的高水平供给基地”,“综合材料解决方案的服务商”,“从钢铁到材料、从制造到服务、从孵化到输出、从中国到全球、从单个企业到全产业链的生态圈”,这是钢铁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资源供应逻辑: 目前我国铁矿石供应格局以进口为主,引导国内钢铁企业沿江沿海布局,充分利用进口矿。 着眼我国钢铁行业中远期发展,从供应链安全角度考虑,应进一步增加权益矿、增加废钢供应。 从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角度考虑,应引导短流程电炉炼钢适度发展,从需求端有效降低对进口铁矿的过度依赖。 此外,还应推动原材料资源供应多元化。

钢铁行业发展趋势

我国钢铁行业未来发展将呈现八大趋势:

一是持续推动兼并重组。 世界钢铁工业的发展史就是钢铁产能向优势区域、优强企业集中的竞争史,推动兼并重组、提升产业集中度将是我国钢铁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 随着钢铁行业供给能力的高位增长以及钢铁企业竞争方式的革命式变化,大范围的兼并重组仍将持续,兼并重组的模式也将呈现多元化。

二是深入推进超低改造。 钢铁行业深入推进实施超低排放不仅与差异化停限产、差别水电价等差别化管理政策直接挂钩,而且地方已开始陆续出台超低排放强制性标准。 建议钢铁企业统筹兼顾协调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合理规划超低排放实施路径。

三是全面实施智能制造。 先进制造技术与现代信息技术为钢铁行业的竞争力重构创造了新机会。 我国钢铁行业将全面实施智能制造,钢铁企业通过搭建钢铁智能制造基础体系,将实现业务全面数字化、系统全面集成化、数据全面资产化、提升决策智能化。

四是深化标准建设。 顺应“十四五”标准化工作方向,我国钢铁行业将以标准引领创新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标准化工作中的能动性,紧紧围绕新产品、新技术发展方向,紧密结合下游需求,满足生产和应用的共同需要; 并将强化标准对钢铁行业绿色发展的支撑作用,构建和完善绿色制造标准体系,开展绿色制造和低碳发展相关评价,加快绿色制造和低碳发展等标准的制定。

五是布局低碳发展。 我国低碳发展政策将趋向于碳排放总量控制、加快全国统一碳市场、强化监督考核、增加有效金融服务支撑。 建议我国钢铁行业以节能与能效提升、用能及流程结构优化、循环经济产业链、降低钢材消费及提高利用率、突破性低碳冶炼技术及CCS/CCUS为主要路径深度脱碳,以制度建设和政策体系作为支撑,系统构建钢铁低碳发展全面支撑体系,实现钢铁生产全过程碳管控及评估分析。

六是引领市场需求。 “十四五”期间,下游用钢产业转型升级快速推进、应用环境复杂多变、环境资源限制日益突出、替代材料竞争等,均要求钢铁材料既满足用户不断升级的需求,又利于实现用户价值最大化,不断提高有效供给水平。 建议我国钢铁行业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通过品种结构优化、产品提质升级、创新能力提升、打造上下游高度协同的产业链等路径,巩固原有市场,并引导下游用钢方向,创造新的需求。

七是促进平台经济发展。 五中全会提出,要促进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健康发展。 建议我国钢铁行业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为钢铁企业提供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公有云服务,加快实现跨企业的制造资源优化配置以及兼并重组企业的多基地管控。 应以专业化、联盟化、区域化为特点,促进平台企业向平台经济产业的演化; 并应加快钢铁产业互联网生态布局,创新商业模式,提升整个钢铁行业产业链、供应链、生态圈的效益,为客户创造最大价值。

八是强化资源保障。 目前,我国钢铁行业原料供应链、供应保障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依然突出,应加快形成国内国外双循环铁矿保障格局,稳定国内循环,促进形成海外循环。 建议我国钢铁行业通过内外矿共同利用,形成战略供应链、保证一定权益矿比例,加强海外多资源基地建设,针对附加值高的短缺矿种建立资源储备制度,加强铁矿运输通道风险防范,利用并完善原料金融贸易体系及相关衍生品等路径,建立多维度、多元化的资源保障渠道。

来源: 中物联钢铁物流专业委员会

免责声明: 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本网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本站文章和转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