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塑料污染的主要途径 规范生产和加强循环利用

2020年09月01日

全球每年有上亿吨塑料垃圾产生。塑料垃圾是生活垃圾的主要组成之一,尤其是随着宅经济的发展,大量电商、快递、外卖的塑料包装垃圾流进生活垃圾,使得一些城市的生活垃圾中塑料垃圾占比增至15%甚至20%以上。每年进入海洋的塑胶垃圾高达800万吨以上,太平洋垃圾岛正是因为塑胶垃圾的累计而形成与扩大。据统计,塑料垃圾中只有9%得到回收利用和12%被焚烧,大部分塑料垃圾被填埋和随意丢弃到自然环境。

塑料垃圾污染治理已成为垃圾污染治理的重要内容。鉴此,2017年2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呼吁全球减少塑料的生产和过度使用,并计划在2022年前消除海洋塑料垃圾的主要来源:一次性塑料制品的过量使用和塑料微珠在化妆品中的使用。

202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发改环资[2020]80号)和《关于扎实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发改环资[2020]1146号),要求8月中旬前出台省级实施方案,细化分解任务,层层压实责任,分析评估重点难点问题,研究提出具体推进措施,确保如期完成塑料污染治理的目标任务。

塑料垃圾污染治理的难度很大,主要原因是塑料制品经济、实惠、实用,一时半会难找到理想的替代品,而且,塑料制品生产给地方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可以预计,在相当时期内,降低塑料产量和大范围禁止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使用是不现实的。

但这不代表我们在防治塑料垃圾污染方面就无所作为。塑料垃圾污染不是“塑料”这种材料天生的“原罪”,而是人类“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大量污染”怪圈造成的,罪在人类活动而非“塑料”自身。因此,只要合理规范塑料及其制品的生产(因而其使用)和加强回收利用塑料废弃物,不让塑料制品变成塑料垃圾,便有望控制塑料垃圾污染。

规范生产(使用)是减少塑料垃圾产量的有效途径。规范生产(使用)的目标是提高塑料制品的重复使用次数和便于废弃的塑料制品的回收利用,禁止生产不能重复使用和回收利用的塑料制品,重点在规范一次性塑料制品和塑料微珠的生产(使用),如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购物袋、厚度小于0.01毫米的聚乙烯农用地膜、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棉签和塑料微珠。

加强塑料废弃物回收利用是减少处置(焚烧和填埋)和丢弃到自然环境的塑料垃圾量的有效途径。必须加强不能重复使用的塑料制品的再生利用,主要措施是把塑料废弃物回收利用列为生活垃圾分类的考核指标,在生活垃圾处理园区和静脉型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建设塑料再生利用设施。

从以上几个重点规范生产(使用)和加强回收利用,便可有效控制塑料垃圾污染。

自然环境是需要我们全人类来保护的,城市矿山致力于再生资源回收。特别推荐:城市矿山电商平台,通过将传统再生资源回收与互联网经营模式的精准结合,有效推动再生资源行业整体多元化发展。

免责声明: 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本网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本站文章和转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